中国电信

[本地聚焦]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1967

帖子

1万

粘豆包

网站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冰城网草根记者团记者团草根记者

    注册自
2011-3-6
发表于 2019-4-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获取更多本地信息,让你轻松玩转冰城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媒体 于 2019-4-4 12:15 编辑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融府大厦社区党委与河梁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群众

参观“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这是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4月3日,哈尔滨市道里区正阳街道融府大厦社区党委与河梁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观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组织这个活动,就是希望社区党员都能铭记历史”。融府大厦社区党委书记刘延楠表示。在参观的过程中,整个陈列馆非常安静,大家都在认真、专注地听讲解员的讲解。
    在陈列馆里,有一块块小的显示屏,上面的名字不断变动,记录着一些被“731部队”残害致死的殉难者的名字。想着那些名字和陈列馆里的一幕幕,社区老党员张秀英说,“参观陈列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应该肩负起的时代责任,我们能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辈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这代人应该有责任感,只有我们变强大,那些让我们悲痛流泪的历史才不会重演。”
    党员们表示,这种现场直观的、丰富的历史资料相信会让党员们加深对这段历史的共同认知,有了共同认知,才能加深责任感,才能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

    吕文雅 媒体报道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遗址简介】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简称七三一旧址)属近现代重要史迹,遗存年代为1936~1945年。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本部旧址

    本部旧址由本部大楼、中心走廊、器材供应室(器材供应部)、兵器库等部分组成。本部大楼与器材供应室、兵器库由一条中心走廊相连接。

    本部大楼内原设有七三一部队长办公室、侍卫官室、诊疗部、标本陈列室、宪兵室等,是七三一部队研制细菌武器和指挥细菌战的大本营。器材供应室曾作为配电室后改为器材供应部。兵器库曾作为部队食堂后改为兵器库。

    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该建筑部分烧毁,后经修复后基本保持原状。本部大楼东侧,现作为细菌战展厅。本部大楼西侧二楼,现作为化学战展厅;西侧一楼,现作为《中国母亲的博大情怀》专题展展厅。中心走廊地上一层,现作为殉难者名单长廊;地上二层,现作为讲解员的办公室。器材供应室,现作为七三一国际资料图书信息展示中心。兵器库,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二、地下通道旧址

地下通道旧址由本部大楼通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并向北延伸至病毒实验室,由本部大楼通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30米处,右侧有地下更衣室。该建筑全长400米,宽2.5米,高2米,壁厚0.6米,地下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南北残长约70米。据推测地下通道是联系本部大楼、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与病毒实验室的通道。地下通道旧址现作为七三一陈列馆的供水供暖管线的涵洞使用。

三、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

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位于本部旧址以北,总占地面积约23800平方米。该建筑原为砖混结构的三层方框形建筑,由细菌实验室和两栋“特设监狱”所组成。由于南北走向的中心走廊的间隔,该建筑被分成东西两院,两院各设一座二层砖混结构的“特设监狱”,被捕的人员经“特别移送”监押至此,成为细菌“实验材料”。细菌实验室是七三一部队的细菌研究、实验、生产中心,“特设监狱”用于关押“特别移送”的被实验者。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在败退前将其全部炸毁。解放初期,尚存明显的建筑残迹,现仅存建筑残迹埋藏于地面之下。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经过考古发掘整理,已正式对外展示。

四、南门卫兵所旧址

    南门卫兵所旧址位于本部旧址南100米处,是七三一部队本部5个卫兵所中仅存的一个,占地面积约72平方米。该建筑为一处砖混结构的平顶单层建筑,且带有两根方形烟囱。平面呈不规则的八边形,东西长9米,南北宽8米,房屋部分高3.7米,加上烟囱总高7.1米。当年以本部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为中心在其外围建有一圈长5公里、高2.5米、宽1米的土墙,墙上架设有高压电网,墙外挖有一圈宽、深各3米的防护沟,并沿着土墙建有5个卫兵所。如今土墙、电网、防护沟已拆除,仅剩南门卫兵所旧址和位于该旧址东南两个相距6米的南门柱遗迹。南门卫兵所旧址保存完好,现作为七三一陈列馆的门卫室和发票室使用。

    五、锅炉房遗址

    锅炉房遗址位于本部旧址东北,占地面积约159平方米。锅炉房遗址由锅炉房及其附属设施混凝土基座所组成。锅炉房原为一座三层楼高的钢混结构的大型建筑,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其炸毁,现仅存一面立墙和并排依贴在立墙上的三根烟囱,其中两根烟囱完好,中间一根顶部已经断毁。从当前的残损情况已经无法得知锅炉房的整体面貌。残存的立墙呈南北向,长38米,厚0.8米,高15.6米。三根烟囱自南向北排列,与残墙体相依附,间距6.7米,每根半径都是1.6米。中间残损的烟囱残高与立墙相同,南北两根完好的烟囱高21.6米。混凝土基座,位于锅炉房东侧20米,遗存类型属地面残迹。其中,混凝土基座1个,底座长约7米,高约3.2米,宽约2.6米。混凝土基座2,底座长约8.7米,高约2米,宽约2.7米。锅炉房遗址是七三一部队供电、供暖和供热水的设施。锅炉房遗址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是七三一旧址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六、结核菌实验室旧址

结核菌实验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北,占地面积约78.8平方米。该建筑是一座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曲尺形南北向的钢混建筑,分为主楼和楼道两部分。楼道入口向北,平面为长方形,长6.5米,宽1.7米,地上高2.9米,地下部分深2.6米,共17级台阶。主楼部分平面为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5.4米,地面部分高5.6米,地下深2.6米。结核菌实验室旧址是七三一部队研究、实验结核菌的地方,由于班长叫二木秀夫,故在七三一部队时期被称为“二木班”。该建筑现仅保存四壁和屋顶部分,主楼内部的两层地板均已塌毁,整体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七、病毒实验室遗址

    病毒实验室遗址位于本部旧址和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的北侧,遗存仅存地下遗迹,遗存规模不明。原由二栋尖顶铁瓦盖建筑组成,各长66米,宽14米,有地下通道与细菌实验室连通。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其炸毁,现地下基址尚存。病毒实验室遗址是七三一部队专门从事病毒研究的场所,由于班长叫笠原四郎,故在七三一部队时期被称为“笠原班”。病毒实验室遗址现被三座七层居民楼叠压,尚未进行探测发掘,故保存状况不明。

    八、冻伤实验室旧址

冻伤实验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和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的北部,占地面积约327.6平方米。该建筑主体由东西两大部分组成:东侧为冷冻室,是冻伤实验室旧址的主要部分;西侧是和冷冻室配套使用的实验室。冷冻室为平面呈长方形的双层建筑,砖混结构,平顶,长20米,宽7.8米,高7.2米,在房屋高墙上端和顶部设有若干通气孔,内壁有固定隔热层的铁钩,在室内东北角有固定冷冻设备的水泥基座。实验室为平面呈曲尺形的建筑,分隔为三室,长20米,宽7.7米,高3.8米。冻伤实验室旧址是用来对人体进行冷冻实验和生产干燥式细菌的场所。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该建筑炸毁,建筑物损毁严重,实验室房顶已经塌毁,冷冻室二层地板也已经塌毁不见,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九、动物繁育室旧址

    动物繁育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北部,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东北500米,原有四栋房舍,周围设有一人高的砖墙,共占地约5835.6平方米。动物繁育室的班长叫田中英雄,故在七三一部队时期被称为“田中班”。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其烧毁,目前保存下来的房舍有三栋,从南向北依次是:“一”字楼、“工”字楼、“凹”字楼。“一”字楼为一栋“一”字型双层建筑,砖混结构,人字形房顶,东西向,长91米,宽12.6米,高7.5米,占地面积约1160平方米。

“工”字楼为一栋“工”字型建筑,砖混结构,由两栋平行的长方形南北向单层建筑组成,分别长88米和94米,宽都是12米,高5.6米,中间由一条长14米,宽11.2米,高3.6米的通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465平方米。

“凹”字楼为一栋“凹”字型单层建筑,砖混结构,人字形房顶,南北向,长95米,宽36米,高6.8米,占地面积约1950平方米。动物繁育室旧址是七三一部队培养带菌昆虫、动物的地方,其中“一”字楼是用各种鼠类培殖跳蚤的房舍,“工”字楼和“凹”字楼是用来培殖虱子、臭虫、苍蝇、蚊子等传染媒介物的房舍。动物繁育室旧址的“一”字楼、“工”字楼、“凹”字楼保存较好,现作为工厂的车间和仓库使用。

    十、黄鼠饲养室旧址

黄鼠饲养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的北部,冻伤实验室旧址的西北,占地面积约110.9平方米。该建筑为一长方形东西向单层木板房,东西长25.2米,南北宽4.4米,高2.8米。黄鼠饲养室旧址内部现存有96个砌筑为一体的水泥方形地穴(原为100个),4行24列,每个水泥地穴平面为正方形,边长0.8米,深1米。黄鼠饲养室旧址是专门饲养黄鼠的地方。黄鼠饲养室旧址地穴部分保存较好,地面上木质板房被七三一部队在败退前烧毁,现在的木板房是在1985年依据七三一部队幸存劳工的回忆复制而成的。

    十一、小动物地下饲养室旧址

    小动物地下饲养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的北部,黄鼠饲养室旧址的东南,占地面积约96.1平方米。该建筑是一处钢混结构的地下建筑,分为穴道部分和地穴部分。穴道部分为长方形,东西向,穴道洞口面向西,穴道长5.4米,宽1.8米,底部深3米,有12级台阶。地穴部分呈方形,内部分为三间,主室为长方形,东西长6.4米,南北宽3.5米。在主室的南侧有长10米、宽3.2米的两条长方形耳室,耳室为圆拱顶,底部距顶部高2.8米。在两个耳室的两侧墙壁上各有上中下三排水泥槽用来摆放鼠笼。小动物地下饲养室旧址是用来专门饲养小白鼠等动物的场所。小动物地下饲养室旧址保存完好,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十二、航空指挥所旧址

    航空指挥所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北,锅炉房遗址的东部,占地面积约782.8平方米。该建筑是一栋砖混结构的阶梯式灰色楼房,以双层为主,建筑整体呈长方形,平顶,南北向,长42.7米,宽15.5米,高8.2米,顶部中间又多出一层作为瞭望台使用,东西向,长15.5米,宽7.8米,高4.4米,该建筑整体高12.6米。航空指挥所旧址是七三一部队为配合野外实验和细菌战而设立的,拥有各种飞机十多架。七三一部队败退前曾将其炸毁,解放后经过修复,已部分改变原貌,当前保存较好,曾为哈尔滨市平房区动漫基地使用,2012年被我馆收回。

    十三、细菌弹组装储存室旧址

    细菌弹组装储存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北,铁路专用线旧址东部,占地面积约467平方米。原有两层楼房5栋,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其烧毁,现仅存一栋。现存建筑为一砖混结构长方形两层建筑,东西向,长33米,宽9米,高7.8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另外还有两处各85平方米的地下储存室,其中一处被水泥预制板覆盖,另一处位置不明。细菌弹组装储存室旧址是组装和储存细菌弹的场所。现存建筑保存较好,现作为哈尔滨实飞汽车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和办公室使用。

    十四、瓦斯发生室旧址

   瓦斯发生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部,铁路专用线旧址东部,占地面积约147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砖混结构的长方形二层建筑,长14.7米,宽10米,高6.8米,加上烟囱高8.6米。瓦斯发生室旧址是七三一部队生产和供应瓦斯的场所。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将其炸毁,解放后曾对其进行了修复并将内楼梯改为外楼梯,外楼梯宽1.1米。瓦斯发生室旧址保存较好,现作为哈尔滨华龙铅笔厂的车间和办公室使用。

    十五、瓦斯地下储藏室旧址

    瓦斯地下储藏室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部,瓦斯发生室旧址东侧,占地面积约132.7平方米。该建筑为圆筒形钢混结构,上覆稍呈圆弧状顶盖,主体建于地下,深10余米,地上高3.5米,直径14米。瓦斯地下储藏室旧址是瓦斯发生室旧址的配套工程,用于专门储存瓦斯的地方。由于钢混结构且处于地下,该建筑保存较好,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十六、特殊武器研制厂旧址

    特殊武器研制厂旧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北,铁路专用线旧址西部,原为一座四合院式的“回”字形建筑,因此也叫“方形栋”,占地面积约2716.5平方米。特殊武器研制厂旧址现存有3个建筑物,分别是:南侧主楼、西侧大房、东侧大房。南侧主楼,占地面积约522平方米,仅保留有钢混的建筑基址和立柱,全长36米,宽14.5米,已经无法辨认具体建筑格局。西南角上有一处尚保留有半截带有墙壁和房顶的基址,为砖木结构,人字形屋顶,地面一层,地下一层,地面上部分为一长方形建筑,南北向,长17米,宽10.5米,高3米,地下一层深2.2米。

西侧大房,是一处南北向的长方形砖木结构单层建筑,人字形屋顶,南北长35米,东西宽16米,占地面积约580平方米。

东侧大房,是一处南北向的长方形砖木结构单层建筑,人字形屋顶,南北长91米,东西宽16米,占地面积约1456平方米。

南侧主楼是制造小型细菌武器的高温实验室、灭菌室、研究室等,也是生产和储存疫苗、菌苗和血清的场所。西侧大房是七三一部队汽车、坦克等兵器库。东侧大房是七三一部队汽车、坦克等兵器库,也是研究马血清的场所。南侧主楼和西侧大房破损严重,现只存外墙部分。东侧大房现作为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仓库使用。

    十七、动物焚烧炉旧址

    动物焚烧炉旧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北,特殊武器研制厂旧址西部,占地面积约122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砖混建筑,平顶,破坏较为严重,现存锅炉房的部分房顶和墙壁以及烟囱。锅炉房长12.2米,宽10米,高4.6米,烟囱为方形,高20.7米。动物焚烧炉旧址以焚化动物尸体为主,偶尔用来焚化用作实验人的尸体,是七三一部队3座焚尸炉中的一座。动物焚烧炉旧址现位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十八、焚尸炉旧址

    焚尸炉旧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北,动物焚烧炉旧址西南100米处,占地面积约3.58平方米。焚尸炉旧址的锅炉房已经完全不见,仅保留高16.2米的方形烟囱一座。焚尸炉旧址是焚烧日本人尸体的地方,是七三一部队3座焚尸炉中的一座。焚尸炉旧址损毁严重,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十九、铁路专用线旧址

    铁路专用线旧址位于本部旧址和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的东侧,原全长4公里,南与平房火车站连接,北通第一仓库,中间设3处临时站台。1936~1945年间,七三一部队所用的器材、动物、细菌弹壳、燃料以及生活物资甚至部分被实验者“马路大”都用火车运送至七三一部队。七三一部队生产的各种细菌,培植的母本动物和专用设备,也是通过铁路专用线发往各地。解放后,铁路专用线旧址经过改修,基本保持原状,现继续使用,南与平房火车站连接,北通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二十、宿舍区旧址

    宿舍区旧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南,给水塔旧址南侧,是一片群体建筑,是七三一部队官兵的集中生活区。该建筑群现存15栋楼房,占地面积约4891.9平方米,按照解放后的编号,依次是201、202、203、204、205、206、209、210、211-212-213、214、216、217、218、219、220号楼。

    201、202、203、204、205、206号楼形制完全相同,皆为东西向的砖木结构三层建筑,人字形屋顶,楼梯和走廊都在室外。每处建筑都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平面呈长方形,每部分长48.8米,宽7.8米,高14.1米,中间由一处室外楼梯相连接。

    209号楼是一处砖木结构长方形单元式建筑,共11个单元。中间9单元为四层,两侧的两个单元都是三层,不排除中间9个单元的第四层为后期加盖的可能。楼整体长145.5米,宽7.7米,四楼部分高15.9米,三楼处高11.4米。

210号楼是一处砖木结构长方形单元式建筑,基本形制与209号楼相同,共11个单元。整体都是三层建筑,长145.5米,宽7.7米,高11.4米。

211-212-213号楼为一处三栋相连的复合式建筑。三栋建筑自南向北平行交错排列,中间有走廊相连。三处建筑形制相同,都是砖木结构的长方形三层建筑,由于后期改动较大,三处建筑长度略有差别,都在50米左右,宽8.7米,高11.3米,加上烟囱高13.7米。

    214号楼为一处东西向长方形砖木结构三层建筑,人字形屋顶。由三部分形制相同的单体建筑组成,由楼梯和走廊相连接,楼梯与走廊外置。除中间一处单体建筑长40.7米之外,两边的两处单体建筑长为34米。三处单体建筑宽8.4米,楼高10.5米,加上烟囱高11.26米。

    216、217号楼两处建筑形制完全相同,且与214号楼建筑相似。同样是三部分形制相同的单体建筑组成,每处建筑同为长方形砖木结构三层建筑,人字形屋顶。每处建筑长34米,宽8.4米,高10.5米,加上烟囱高11.6米。

    218号楼是一处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由两部分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中间由外置的楼梯相连接,楼道外置。每个单体建筑都呈长方形,人字形屋顶,长40.4米,宽8.4米,高10.5米,加上烟囱高11.2米。

    219、220号楼是两处形制完全相同的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每栋由三部分形制相同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中间由外置的楼梯相连接,楼道外置。每个单体建筑呈长方形,人字形屋顶,长33.6米,宽8.2米,高10.5米,加上烟囱高11.2米。

    该建筑群曾被称为“东乡村”、“东乡宿舍”,是第七三一部队的高等官、普通士兵及家属的生活住宅区。这些建筑中原有三层建筑的日本军人家属宿舍楼6~8栋;日本军人独身宿舍三层建筑3栋,号称“连三楼”,“东乡宿舍”事务所设置在这座楼的中间栋楼下;三层建筑的判任官宿舍6栋;三层建筑的尉官家属宿舍3栋;在西岗还有三层3栋和二层2栋共5栋楼房,是高等官以及享受高等官待遇的宿舍。七三一部队败退前对该建筑群进行了破坏,解放之后这里曾经过多次修复加建,部分建筑有所保留,曾作为工厂职工家属区使用,现大部分建筑为民宅和商铺。

    二十一、给水塔旧址

给水塔旧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南,宿舍区旧址北侧,占地面积约32.5平方米。该建筑为一处砖混结构的三层楼,平顶,平面呈方形,边长为5.7米,顶部高15.6米,每层高5米。给水塔旧址是负责供应七三一部队用水的建筑。该建筑破坏较为严重,仅保存有四壁和房顶,二层和三层的地面皆塌毁,仅二层地面保留一小部分。给水塔旧址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二十二、地下回水池旧址

地下回水池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北,锅炉房遗址东南,由地下回水池和位于地下回水池东南角落上的回水池泵房所组成。地下回水池,钢混结构,长约39米,宽约30米,深约6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170平方米。回水池泵房,砖混结构,长8.3米,宽5.3米,高约3.4米,占地面积约44平方米。地下回水池旧址是七三一部队最大的水源地。地下回水池旧址内部基础部分粉化,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

    二十三、海鱼池旧址(现属于锅炉房旧址一部分)

海鱼池旧址位于本部旧址东北,锅炉房遗址东北约60米,占地面积约1216平方米。海鱼池旧址,遗存类型属地下构筑物。有两个水泥槽子,长约38米,宽约32米,深约1.7米。海鱼池旧址是七三一部队饲养海鱼的水池子。海鱼池旧址部分粉化,现被埋于地下。

    二十四、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

    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位于本部旧址西北15公里,原哈尔滨市郊区杨马架子,现南岗区龙橡街1号,占地面积约1004.4平方米。七三一部队在败退前对这里进行了破坏。后来经过修复,有些建筑还被使用过一段时间。七三一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现存有5处建筑旧址,从南向北依次是:窑体(南)、两座烟囱(南)、小五楼、两座烟囱(北)、窑体(北)。

    窑体(南)和窑体(北)形制相同,都为钢混结构,平面呈长方形的地面建筑,窑顶为拱形,左右两壁从底部到顶部向内倾斜,前后两壁竖直,在窑内墙壁上部尚保留有铁钩等装置。两处窑体都是整体长19.4米,宽11米,高8.7米,占地面积约214平方米。

    两座烟囱(南)和两座烟囱(北)形制相同,皆为圆形钢混结构,且两座为一组。两座烟囱(南),其中一座烟囱高33.2米,底部直径3.1米。另一座烟囱高42.2米,底部直径2.6米。两座烟囱(南)中的两座烟囱距离较近,这两座烟囱的底部尚有烟道相连,部分烟道已经塌毁于地下,部分烟道裸露于地面。两座烟囱(北),其中一座烟囱高36.2米,底部直径2.6米。另一座烟囱高43.7米,底部直径2.6米。两座烟囱(北)中的两座烟囱距离较近,这两座烟囱仅存钢混结构的两根烟囱,无地面附属建筑物。

    小五楼是一座长方形砖混结构的五层建筑,人字形屋顶,楼梯外置,整体长26.6米,宽7.1米,高18米,占地面积约195平方米。

    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现存的5处建筑旧址中,窑体(南)和窑体(北)是烧制土陶细菌弹壳和土陶滤水管的场所;两座烟囱(南)和两座烟囱(北)是窑体的配套设施;小五楼是细菌弹壳制造厂的办公楼。

    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现存的5处建筑旧址中,窑体(南)、窑体(北)、两座烟囱(南)、两座烟囱(北)现处于闲置并保护中;小五楼,解放后经过修复,多处地方经过改造和加建,曾作为哈尔滨龙江橡胶厂厂房、职工宿舍,现处于闲置的状态中。

    二十五、吉林街联络处旧址

    吉林街联络处旧址位于南岗区吉林街52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保护建筑,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的近似长方形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长27.2米,宽23.6米,高12米,占地面积约641.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81.2平方米。该建筑建造于1905年以前,曾是著名犹太商人克罗尔的宅邸,后来依次作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和捷克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之后,该建筑曾是七三一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在哈尔滨市内的住处,也是七三一部队实施“特别移送”的中转站。解放后,该建筑曾被改建,原貌有局部改变,现作为民宅使用。

    二十六、教化街营外宿舍旧址

    教化街营外宿舍旧址位于南岗区教化街副36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保护建筑,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该建筑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砖木结构建筑,人字形屋顶,主体一层、局部两层,长33.5米,宽21.2米,高8.6米,占地面积约766.4平方米。该建筑建于20世纪初期,原为尤格维奇纪念小学校(以中东铁路总工程师尤格维奇之名命名),日伪时期曾作为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市内的营外独身宿舍白都寮,后曾为东北铁路保育院,哈铁教化幼儿园,现由哈尔滨铁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使用。

    二十七、日本领事馆旧址

    日本领事馆旧址位于南岗区红军街108号,邻近哈尔滨火车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保护建筑,巴洛克建筑风格。该建筑为一砖混结构的曲尺形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一端长37米、宽14米,另一端长37米、宽11米,整体高12.6米,占地面积约92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62.5平方米。该建筑1924年5月始建,1925年8月竣工,原为南满铁路株式会社,1936年为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作为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时期还秘密作为七三一部队“特别移送”的转运站,并在地下室设置地下水牢用来关押“特别移送”的人员。解放后,该建筑曾作为哈尔滨铁路公安局,现被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作为办公楼使用。该建筑外部基本保持原样,内部结构有所改动,半地下室已出租为商铺使用。

    二十八、城子沟野外实验场遗址

    城子沟野外实验场遗址又称平乐古城遗址,位于平房区平新镇平乐村辖区内,本部旧址西南4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13400平方米。该地原是辽金时期的古城池,呈南北长方形布局,南北长约360米,东西宽约315米,外有土城墙,设东、南、西、北四门。1942年以后,七三一部队以此作为临时实验场,以马、牛、猴、兔、鼠等动物秘密进行炭疽菌和毒气实验,变成了七三一部队的野外实验场。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古城的破坏,使城墙逐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墙土不断堆积,墙体宽度变大。现仅存城墙及护城壕,南墙破损严重,其余三面墙尚好,城外护城壕遗迹尚存。当地很多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经常在城墙上行走,天长日久,使城墙逐渐成了乡间土路。有些村民甚至在城墙附近建起了坟墓,使墙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古城内现为耕地和林地。

(资料来源: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失物招领】有学生在西大直街311号临街的校园内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没有现金,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